• 问答中心首页
  • 钢铁信息搜索
  • 钢管相关问题
  • 钢材相关问题
  • 业务相关问题
  1. 登录
  2. 注册
  • 问答首页
  • 钢管相关技术问题
    • 钢管相关热处理问题
    • 钢管相关技术问题
  • 钢材相关技术问题
  • 业务相关问题咨询

弯管常见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有哪些?请大神详细说明!

弯管常见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有哪些?请大神详细说明!

2022年11月17日 | 1084人阅读
回答 | 共 2 个
按点赞量排序
  • 周雨泽6666

    1
    孙子萱 等1人赞同

    好的,给你一个详细的:


    从工艺分析可知,常见的弯管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圆弧处变扁严重(椭圆形)、圆弧外侧管壁减薄量过大、圆弧外侧弯裂、圆弧内侧起皱及弯曲回弹等。随着弯管半径的不同,前四种缺陷产生的方式及部位有所不同,而且不一定同时发生,而弯曲工件的弹性回弹却是不可避免的。


    弯管缺陷的存在对弯制管件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管壁厚度变薄,必然降低管件承受内压的能力,影响其使用性能;弯曲管材断面形状的畸变,一方面可能引起横断面积减小,从而增大流体流动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影响管件在结构中的功能效果;管材内壁起皱不但会削弱管子强度,而且容易造成流动介质速度不均,产生涡流和弯曲部位积聚污垢,影响弯制管件的正常使用;回弹现象必然使管材的弯曲角度大于预定角度,从而降低弯曲工艺精度。


    因此,应在弯制之前采取对应措施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以获得理想的管件,保证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外观质量。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常见缺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措施:

    (1) 对于圆弧外侧变扁严重的管件,在进行无芯弯管时可将压紧模设计成有反变形槽的结构形式:在进行有芯弯管时,应选择合适的芯棒(必要时可采用由多节段芯棒组装而成的柔性芯棒),正确安装之,并在安装模具时保证各部件的管槽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2) 小半径弯管时圆弧外侧减薄是弯曲的工艺特点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减薄量过大,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侧面带有助推装置或尾部带有顶推装置的弯管机,通过助推或顶推来抵消管子弯制时的部分阻力,改善管子横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外移,从而达到减少管子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3) 对于管子圆弧外侧弯裂的情况,首先应保证管材具有良好的热处理状态,然后检查压紧模的压力是否过大,并调整使其压力适当,最后应保证芯棒与管壁之间有良好的润滑,以减少弯管阻力及管子内壁与芯棒的摩擦力。


    (4) 对于圆弧内侧起皱,应根据起皱位置采取对应措施。若是前切点起皱,应向前调整芯棒位置,以达到弯管时对管子的合理支撑:若是后切点起皱,应加装防皱块,使防皱块安装位置正确,并将压模力调整至适当;若圆弧内侧全是皱纹,则说明所使用的芯棒直径过小,使得芯棒与管壁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者就是压模力过小,不能使管子在弯曲过程中很好地与弯管模及防皱块贴合。因此,应更换芯棒,并调整压紧模使压模力适当。


    (5) 对于弯曲回弹现象,主要采用补偿法和校正法来加以控制。补偿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弯曲回弹的影响因素,根据弯曲时的各种条件和回弹趋势,预先估算回弹量的大小,在设计制造模具时,修正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和几何形状,实现“过正”弯曲。校正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使校正力集中在弯角处,改变应力状态,力图消除弹性变形,克服回弹。如拉弯工艺,在弯曲的同时施加拉力,使整个断面都处于拉应力的作用下,卸载时弹性回复与变形方向一致,可明显减小回弹量。


    2022年11月17日
      查看更多

      请先 登录 · 注册

      取消 评论

  • 赵诗含

    0
    等人赞同

    10#碳钢换热管-5.jpg

    2022年11月17日
      查看更多

      请先 登录 · 注册

      取消 评论

游客

^-^我来说两句,请先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答

赵诗若

热门帖子
周榜 | 总榜

  • 1
    不锈钢316L耐酸碱吗?
  • 2
    STKM11A相当于国内什么材质?
  • 3
    一根钢管立柱承受多少吨?
  • 4
    钢管 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质保书的之间的区别?详解。谢谢。
  • 5
    Q235钢和纯铁的磁导率分别是多少?
  • 6
    钢管抛光粗糙度执行标准 是什么?
  • 7
    无缝钢管中“E、PE、BE”是什么意思?
  • 8
    带钢235和355的区别?
  • 9
    如何计算钢管的最大承压值?
  • 10
    已知钢管外经为165mm,壁厚4.5mm,长度480mm,请问钢管竖向使用,最大能承受多大重量?